“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获得“一级航天功勋奖章”“八一勋章”“改革先锋”等荣誉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如是说。面对九大本、上百万字的操作指南和飞行手册,景海鹏反复背记、烂熟于心,并一遍遍地练习、推演,使数以万计的指令内化为习惯动作和肌肉记忆,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
“练,练到有肌肉记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的高级技师丁照民如是说。薄铝类金属焊接难度高,极易焊穿,而在他手中,厚度不超0.3毫米铝制品上的小孔也可以实现气焊焊补。丁照民三十余年如一日,钻研技艺、博采众长、攻克难题,练就了精准焊接的高超技艺。
“艺痴者技必良”,张雪松在每一项技术上都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逐渐在专业领域成为“领头羊”。
“干技术,就得不断尝试,就得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不能让新产品淘汰我们,技术创新是没有止境的。”47岁的张雪松说。工作28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张雪松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撰写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改进进口工装设备技术缺陷20多项。
新一代铁路工人,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不能满足于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技术。于是,他开始自学铆工、焊工、电气、机械和计算机等业务知识,向爱人请教电工知识,并跟着书本学画电路图。他还进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课程,学习了维修电工、PLC编程、CAD设计知识。
潘美儿把她最美的青春献给了“麻风村”。从20岁开始,她已经在那里坚守了整整24年。虽然她自己说,他们的工作很平凡,只是一些日常护理,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但是因为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这样的坚守背后必然有着非凡勇气和奉献精神。杏彩注册平台
潘美儿从心底把麻风病人当成亲人看待,用实际行动温暖病人心灵,她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麻风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同样被隔绝的还有一支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医疗团队。正是这些年轻人的坚守,让来自英国、日本、印度的麻风病专家考察后惊叹:“如此偏僻的麻风病院,医护水平竟然这样高!”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港珠澳大桥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
50余年坚守焊工岗位,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焊接行业“领军人”,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握着锉刀将零件的锐边倒圆、去毛刺、打光……这样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35年。
这位“航空工艺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技术,创造了“35年没出过⼀个次品”的奇迹。由他加工的零部件,他总能凭着超超的技能地完成任务。
王希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尽管出身不高却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很小的时候就饱读诗书,立志要成为为社会所用的栋梁之材。
十岁出头的王希孟进了皇宫,起初他只不过是干点杂活和打打下手的无名之辈,但每逢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刻苦学习作画技术,时常取人之长,从而达到补己之短的目的。
有千里马终究会有伯乐,后得到宋徽宗赏识以及颇多指点,他的绘画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十八岁那年,王希孟花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主要取景自庐山、鄱阳湖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一个甲子的时光,曾经的翩翩少年已成为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李洪占用一把锄头、一副肩膀始终坚守着绿化家乡的梦想。64年的造绿、守绿、护绿,他终将昔日光秃秃的大山变成了如今苍翠的林海。
植树守绿,将荒山变成绿海。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坚持一天、一年、十年,乃至一生,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李洪占给予了最直观的答案。李洪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普通人也可以做成利国利民的大事,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也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正能量。
“我就种了几棵树,没想到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坚守大山60余年的李洪占用一生干了一件事情——种树,他用毕生的心血在黄土大地上竖立起一座执着坚守、不求名利的精神丰碑。一段朴实话语、一个平凡故事、一曲感人乐章……看似平淡无奇、简单无华,却能在悄然间触碰到每个人的心弦。李洪占是无数个平凡人中的一个,他坚守信念,用平凡铸就伟大,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
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30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杏彩注册平台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一无图纸资料、二无专家外援,只见过照片和玩具模型,彭士禄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老师,就自学自悟;没有资料,就现学现译;没有设备,就用算盘算尺。
凭借对家国的一腔热血、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彭士禄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自力更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艰苦奋战、初心如磐,中国用8年时间,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愿。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吉鸿昌将军在外国考察时受到外国人的刁难和歧视,当别人劝说他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时,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以此显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维护民族尊严。
钱学森回国时,别人问他中国能造出自己的导弹和火箭吗,钱学森脱口而出:“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比他们矮一截?”前辈们以中国人为荣的骨气支撑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就是要牢固坚守这种中国立场。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但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赴外国学习核心技术却遭各种以“保密”为由的防备与壁垒,既然如此,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下定决心自己干。
无资料、无外援、无经验,没有吓退他们;时间与资金压力巨大,没有压垮他们;试验中的失败以及“大家”“小家”的情感撕扯,没有动摇他们。这支青岛港“土生土长”的创新团队,历经多年探索,成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架构起了中国“智慧港口”,填补了中国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的空白。
1962年至今,一代代塞罕坝务林人餐风啮雪、艰苦创业,将荒坡变成百万亩林海,建成世界上最大一片人工林。如今,年轻的“80后”“90后”林场职工成长起来,在前辈引领鼓励下,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建设,这里从“莽莽荒原”到“中国饭碗”,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4400多万亩耕地每年粮食产能超400亿斤,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60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代更迭,新一代年轻人奋斗在这片黑土地上。他们当中,有的是祖祖辈辈在此的“垦三代”,有的是受北大荒精神鼓舞、慕名来到这里的“新北大荒人”。
从1984年杏彩体育,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南极乔治王岛到现在,南极科考队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一代又一代的南极科考人员,把足迹留在了那样一个充满科学之谜、冰封雪埋的世界里,几代人愿意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